《活著》讀后感
有人說,好的閱讀是對心靈的洗滌和升華,而優秀的書籍更是對思想的洗禮,能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。一本好的書籍是值得反復咀嚼的,每讀完一本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讀余華的《活著》,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,一種不膚淺的感覺。余華那淡淡的文字,平凡的故事,一個小村,一座小城,還有主人公徐福貴的遭遇都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。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,到了最后,所有的親人都先后離他而去,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……所有這些都令的我心情沉重的似乎壓著一塊千斤重的石頭,使我喘不過氣來。為何活著,活著又是為了什么?面對生活,我們應該如何面對,如何堅強的走下去……
徐福貴,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闊少爺,他會在私塾先生讓他念書時說:“好好聽著,爹給你念一段”。也會沉迷妓院,還會不切實際地做著富家強業的賭博夢……可當他欠下巨額的債務,自己扛著銅錢,一趟趟地背去還債,他了解到祖輩們創業掙錢的艱辛。從那一刻起,他不再是一個少爺,與錦衣玉食徹底告別。他拿起鋤頭,自食其力,將一家老小的重擔一肩挑起,開始踏踏實實的面對生活時,命運卻和他開玩笑,安寧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悲劇……福貴來城里抓藥卻不幸被國名黨軍隊抓去充軍?;慕家皫X,到處彌漫著戰場的硝煙,中間夾雜著腐爛尸體的惡臭,即使再堅強的人面對這樣的場景也會精神崩潰。然而,福貴卻忘記了這些,腦子里只深深惦記著家中的母親與妻兒,活著,是他唯一的信念。終于,兩年后福貴回到了闊別兩年的家鄉。而后,斗地主,分田地,煉鋼鐵,三年自然災害,親人的相繼離去……所有的苦難與災難,福貴默默地承擔著,仍然堅強的活著。
在他這一生中,所有的親人都先他而去,這或許是上天對他的一種懲罰,但能夠親手讓自己所愛的人入土為安,也不失為一種幸福。福貴的一生,為活著而活著,他是完全單純地活著,不求活著之外的任何事務。在他的身上,我看到了一種對無比堅定的信念,福貴說:“一個人要是自己都不想活了,那也沒辦法了?!边@就是他的人生信條,活下去的動力。起初我有些疑惑,這樣艱難的活著,與茍且偷生又有什么區別?但讀到最后我漸漸體悟到兩者差別;后者是因為對生活絕望,在絕望中生存,等待著死亡,而前者更多的是在體味生活,了解生活。他體味人間百味,但在絕望中仍不放棄希望。正如作者所說,福貴用一生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;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;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,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,用一根頭發承受著三萬斤的重壓!
福貴,一位孤獨的老者,他的一輩子,沒有任何宏圖偉業,但他做到了無數人難以做到的一點:活著,好好活著,無論發生什么樣的災難,都用一顆面對災難堅定的心,一顆面對生活勇敢的心,堅強的活著。這看似平常簡單,但只有親身經歷過,獨自承受過,才會明白: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堅持,需要多少的血淚和辛酸。福貴用生命告訴我們:面對生活中的苦難,總要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?;钪?,為活著而活著!
落霞與孤鶩齊飛,曠野上只剩下老人與黃牛瘦弱的身影,他們漸漸遠去,消失在田野遠處……